金桂飘香,秋高气爽。又是一年团圆日,阖家共聚庆佳节。
中秋假期期间,广东省博物馆针对临展和传统节假日,线上线下齐发力,精心策划系列活动,丰富观众文化生活。线上打造“粤粤直播间”原创品牌,策划推出“相约月明之夜 共赏华嵒画”展览直播,在粤博视频号和新浪微博,新华网客户端、广东广播电视新浪微博、粤听APP、荔视频等等平台播出,观看人数超348万人次。线下开展6场教育活动,150人参与,提供讲解服务113场,103位志愿者回馆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长达643小时。
9月15日下午,粤博围绕“空谷之音——华嵒绘画艺术展”,开展三场“花笺何处寄相思——诗情重构工坊”活动,60位观众参与体验。华嵒诗书画三绝,在 18 世纪的扬州画坛,是一位极具文人化,又富于创造性的职业画家,绘画风格清新、俊逸、文雅。该活动通过在精心挑选出的华嵒笔下的山水、花鸟等元素中,找寻灵感,让观众在精美的扇面上,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充满华嵒诗风画韵的作品。在思量不同画意元素的组合搭配中,体验彩墨与素纸的和谐交融,穿越时空与古代文人雅士同游,领略清新俊逸的古典之美。中秋月圆,不仅是团圆的象征,更是诗意的绽放。
9月16日下午,粤博举办了一场“方寸琳琅——马赛克艺术体验活动 ”。“马赛克(Mosaic)”一词相传源于古希腊神话中掌管绘画艺术的女神“Musa”的名字,镶嵌工艺的历史可追溯至中东美索不达米亚一带,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时值中秋假期,又是兔年,因此以出土于庞贝遗址的一尊青铜野兔形小型花园雕塑中兔子元素为原型。该雕塑在青铜的质感上,采用了深浅不同的绿色或棕色来描绘野兔的毛发和眼睛,颜色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视觉冲击力,还更好地体现出野兔形雕塑的灵动性和真实性。25人通过听讲解了解庞贝古城的马赛克镶嵌画、湿笔画和青铜器等展品,兴致勃勃的参与马赛克艺术的再创作,利用色彩斑斓的瓷片,自由发挥想象和创意,通过仔细剪切、拼贴,用色彩丰富的马赛克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兔子作品。本次活动将古罗马庭院中的青铜兔子与中国中秋月兔相结合,体现了中意文化的完美交融。参与者们可以深度感受马赛克艺术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更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体会到古老艺术在当代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与价值所在。此次活动是一场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也是一次融合古老智慧与现代生活的精彩演绎,参与者们纷纷表达了对活动的喜爱与支持。
9月17日上午,粤博开展了两场“竹韵秋思——中秋竹编体验活动”。非遗传承人分享竹编历史和艺术特点,现场教学。材料取自从化当地生长的竹子,65位观众与家人共同编织出小巧玲珑、剔透精美的竹编灯笼,感受传统非遗的魅力。当点亮精巧的灯笼的时刻,也点燃了观众们的内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幸福和甜蜜,亲子家庭在粤博度过了一段轻松和谐、愉快美好的时光。
月是故乡明,情牵游子心。无论你身在何处,过节都应该来点儿仪式感。跟与三五知己、亲朋好友、兄弟姐妹……与艺术为伴,看壮丽山河,观世间美景,过幸福生活,享盛世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