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馆概况
机构职能
章程与规划
粤博新闻
政务公开
公告
党工青妇
大事记
展览
正在热展
展览预告
对外交流展
展览回顾
虚拟展览
流动云展
藏品
藏品库
藏品总目
3D文物
教育
教育资讯
教育活动
粤博讲座
专家导赏
在线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志愿者
粤博讲台
服务
参观指南
门票预约
参观路线
文创
馆长信箱
学术
学术机构
专家风采
学术资讯
科研课题
学术期刊
出版物
全媒体
媒体报道
自媒体
微视频
直播回放
形象宣传片

资讯

首页 > 资讯 > 粤博新闻

《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铜器与钱币卷》问世

2024年05月30日拟稿/供图:叶葳 浏览量: 3447

甲辰龙年仲夏,满载着三千年的青铜文明,《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大系·铜器与钱币卷》款款而来。此卷为广东省博物馆推出的藏品大系丛书第七卷,也是广东省博物馆第一部独立成卷的、展示铜器和钱币藏品的图录。本卷旨在系统整理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传世铜器、钱币类文物的收藏情况并进行总结,为今后丰富馆藏、加深研究、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铜器和钱币是两个既各具特色,又互相关联的收藏品类。它们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在金属冶铸技术不断成熟过程中创造的既有实用价值又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质文明成果,但它们又因功用、技术发展、社会需求等等不同而自成发展脉络。

铜器

距今约3800年前的二里头文化时期,我国已进入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器冶铸最为发达,迸发出璀璨的光芒。我国青铜器以其繁多的数量和种类、独特的造型、绝美的纹饰、丰富的铭文、精湛的铸造技术成为世界青铜文明的绝世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随着青铜时代的结束,青铜器不再具备核心礼器的功用,但各类铜质生活用器仍旧丰富、精致。汉、唐时代,铜镜发展达到顶峰,宋代的仿古铜器,元明清时期的文房用品、香炉、造像都各具特色。

广东省博物馆建馆以来的铜器收藏,除本省考古发掘所得以外,还通过调拨、接受捐赠、购买等方式征集入藏的铜器达2700余件/套,既有商周时期的礼乐器、武器、工具,也有汉唐以后的生活用器、宗教造像等。本卷收录的120件/套铜器中,商目云纹铜爵、蕉叶纹铜觚、春秋“楚中氏”套耳铜盖鼎、战国翼兽形铜、春秋楚王孙铜钟等都展现了商周青铜礼乐器的典型特征;以唐鸾兽纹菱花铜镜、明“大明永乐年施”款铜鎏金文殊菩萨坐像、“大明宣德年制”款铜鎏金象足炉、东汉冷水冲型变形羽人纹四蛙乘骑像铜鼓等为代表的历代铜镜、金铜佛像、各式铜香炉、各型铜鼓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是广东省博物馆铜器收藏的特色和优势类别。

1717061630478

 战国翼兽形铜 

 

1717061652758

东汉冷水冲型变形羽人纹四蛙乘骑像铜鼓

 

钱币

中国古代货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铜铸币是古钱币的主流。青铜铸币是青铜器大家族中的一员,其发展也随着青铜冶铸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完善。东周时期,布币、刀币、圜钱等青铜铸币在各诸侯国盛行。秦统一后,方孔圆钱成为我国青铜铸币的主要形式。半两钱、五铢钱、各式宝文钱等版本纷繁复杂,铸量难以计数。中国古代铸币文化传播到了东亚、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货币文化体系。近代机制币的产生是中国金属铸币的革命性变革,机制铜元、银币受到了民间的欢迎,也为中国在货币金融领域的近代化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发行纸币的国家。1024年,宋朝把民间“交子”收归官办,从而使“交子”成为最早的政府发行的纸币。纸币在元代成为法定流通货币,后经历明清两代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

广东省博物馆钱币收藏总量达7万余件/套,涵盖我国各主要历史阶段,既有发掘品,也有传世品。此卷收录的绝大多数为传世品。除历代中国货币外,广东省博物馆也收藏有一定数量的各类外国货币,多为16世纪后亚洲及欧美国家货币。

本卷收录了39件馆藏钱币,或具有时代代表性,或为珍稀钱币。既有先秦时期的安阳之法化刀币、甘丹尖足布币、宋大观通宝铜钱、金贞通宝铜钱、元至元通行宝钞贰贯,也有见证了南汉国治下广东社会面貌的乾亨重宝铅钱。本卷遴选了较多机制铜元和银币,突出广东省博物馆传世钱币藏品的强项,如广东省造光绪元宝每百枚换一圆铜币是我国最早铸造和使用的机制铜元;再如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银币与后来各地铸行的银币版制不同,是著名的“七三反版”银币,存世极少。

1717061684324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每百枚换一圆铜币

 

1717061712791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三分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