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园地
Special Topic

赵佗:岭南人文始祖和客家先祖

2021-12-23

  广东一隅,史称岭南。改革开放造就了广东成为经济大省,现在正向经济强省发展。由大而强,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实力,更取决于文化实力。2003年,广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战略。2009年底再度升华,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这无疑体现了广东人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岭南地区未来发展的战略思维和远见卓识。

  文化大省乃至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国之根基。因此,在广东文化强省的建设或者岭南文化建设的历史走向、建设路径和发展理念上,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对南越国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赵佗其人其事如何评价?这也是研究岭南文化历史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历史上有关赵佗功过的评价

  赵佗已盖棺2000多年,可谓千古功过,任凭后人评说。每一种历史评说,都代表了当时的核心利益集团,反映了学人评者的价值取向。

  翻检历史典籍,历代文人对南越王赵佗的评价,长期以来存在相悖的两种意见。一种是分裂论,对赵佗的历史贡献持否定观点。在东汉时期,无神论者王充在《论衡》著作中说,大汉王朝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都赞扬苏武受困于匈奴却始终保持汉节,而以汉家礼仪为标准,诋毁赵佗不从汉制,盘踞椎髻,沉溺夷俗。元代文人汤显祖在《牡丹亭》剧中借穷书生之口,徘徊在越王台上,也发出“尉佗称帝匹夫才”的牢骚。虽然是牢骚话,却也是代表了士大夫们的看法。这种论点,尽管评论表述不一,其准绳都是以中原历朝帝国封建价值取向为正统。经历史积淀,已演变成为一种帝王统治的心理阴影,总是担心岭南一隅坐大难治。这种论点,也影响到现在,持此论点的评者仍大有人在。

  另外一种意见,就是肯定论点,可称之为功臣论或先驱论,认为赵佗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是开发岭南的第一功臣。毛泽东也曾诙谐幽默地称赵佗为“南下干部第一人”。张荣芳、黄淼章先生在《南越国史》中称赵佗是“秦统一岭南的主要功臣,在南征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张维先生在《试论南越王——赵佗的历史地位》一文中评价赵佗“为岭南人民所缅怀的英雄人物”。赵佗被列为岭南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第一位传主,胡守为先生撰书其称为“南越开拓先驱”。这种肯定论点,是一种唯物史观论点,以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为背景,以考究赵佗本人的行为和影响为依据,注重了赵佗的政治之功,还原历史上的赵佗真正面目。但是,这种肯定论点仍然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对赵佗的历史功绩肯定不够,论证不够透彻,定位高度不够,不能全面揭示赵佗历史形象,表现出文人学者所缺乏政治睿智的勇气。

  二、赵佗堪称岭南人文始祖

  翻检历代典籍我们发现,与历代文人学者评说相比,帝王将相们的评价更为接近历史事实,或者说更为中肯,更能揭示和反映赵佗的文功武治。

  汉使陆贾出使南越国,游说赵佗接受汉制南越王印,高祖刘邦发布诏书充分肯定赵佗的文治武功。“粤人之俗,好相攻击……南海尉佗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中县人以故不耗减,粤人相攻击之俗益止,俱赖其力。”汉文帝也持此看法,派陆贾二次出使南越,赞南越王赵佗治国“甚苦心劳意”。可惜这些中肯的评价,随着南越王国的灭亡,在汉代400多年间的文人学者评论中再也找不到了。

  至唐代宣宗年间,诗人许浑以监察御史身份奉命出使南海郡,写有《朝台送客有怀》和《登尉佗楼》两首诗,广为后人引用。前首有“越国旧无唐印绶,蛮乡今有汉衣冠”诗句,后首有“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诗句。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大和六年(832)以进士及第,大中三年(849)入朝为监察御史。许浑其诗以登临怀古见长,追抚山河陈迹,俯仰古今废兴,颇有苍凉悲慨之感。其诗载于《全唐诗》,上述两首诗分别见于卷534-26和卷535-12。今录于此再次品鉴。

  

  朝台送客有怀

  赵佗西拜已登坛,马援南征土宇宽。

  越国旧无唐印绶,蛮乡今有汉衣冠。

  江云带日秋偏热,海雨随风夏亦寒。

  岭北归人莫回首,蓼花枫叶万重难。

  登尉伦楼

  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然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万古风。

  许浑在这两首诗中将赵佗看成是中原文明入传南越的关键人物,当南越人处于不知舜的德音之时,是赵佗将中原文化传播到岭南蛮荒之地,改变了岭南地区的蛮荒面貌,乃至于造福万世。许浑跳出封建文人的局限性,摒弃儒家传统伦理观念,以开创南越文明流芳千古的历史高度来评价赵佗,视角前瞻高远,意义重大深远,这是继刘邦之后的最高评价。清代广东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也依此脉络,认为“岭南文章,从赵佗始”。

  南越国存在93年,赵佗执政67年。他传播中原文化,推广中原生产技术,采取“和辑百越”的民族政策,时间之长,影响之大,岭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其文化特征已经在这个阶段蕴育。今天广东人引以自豪的兼收并蓄、勇于开拓、大胆革新、求真务实、和谐共处等文化特色,都可以在赵佗时代的岭南文化中找到渊源。正如虞舜是中国道德文化始祖一样,赵佗可堪称“岭南人文始祖”。

  三、赵佗是岭南客家先祖

  长期以来,客家源流与民系的研究,主流观点是五次迁徒说法,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无人置疑。梅州客都、龙岩祖地、汀州首府、赣州摇篮等等,这些城市名片的形成,均得益于客家五次迁徙说理论。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提出了秦汉说。现在客家先民迁徙秦汉说理论,已经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客家族群所接受,大客家文化品牌建设需要秦汉说理论支持。

  已有的历史研究成果和历代古籍表明,对边地移民是秦帝国一贯奉行的政策。已故马非百先生可谓研究权威,治先秦史的名家,在其《秦集史》中专门录有迁民表,详细论述了徙民与越杂处过程与史实。张荣芳、黄淼章先生在《南越国史》中也有评论,秦向岭南的移民,较大规模的有四次。前三次均为“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以适遣戌”或“谪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属随军移民。

  第四次移民由赵佗主导,史称赵佗“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人,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可其万五千人”。这一万五千无夫女子成为赵佗部队家属,对于稳定部队士兵情绪扎根戌边起到积极作用。

  秦50万平定南越大军随赵佗定居岭南大地,成为第一批成规模、成建制的南迁客家人,这批客家先民成为南越国的中坚力量。赵佗熟悉秦朝国家治理机制,依秦制设置百官,先后任第一批随军将士为官。如吕后实行“别异蛮夷”政策期间,赵佗派往汉都长安请求吕后改变政策的南越国高级官员内史藩、中尉高、御史平三人,应是平越高级将领。赵佗承任嚣遗训,绝道划岭而治,成为南越国最高长官,自然而然成为这些南迁客家人的政治首领。

  赵佗绝道划岭而治政令归一后,采取“和辑百越”等系列政策,致力于发展生产,在岭南地区开创了一个相对宽松和平的社会环境。而此时的中原地区,正处在楚汉相争阶段,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汉初立国时举国一片萧条景象,史称汉天子找不到相同颜色的驷马,王侯将相或乘牛车。国内各侯国也反叛不断。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到公元前196年赵佗称臣归附汉朝的15年时间,大批中原人南迁逃避北方战乱,到岭南地区寻找安乐家园。这期间的南迁中原人,属颠沛流离式的生存迁徙。事实上,岭南在赵佗“甚有文理”的治理下,成为南迁北人向往的乐土,赵佗已经成为南迁客家先民的精神首领。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赵佗所开创的岭南地区稳定、宽松、开明、包容的环境,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因其为南越国最高长官而成为秦末南迁客家人的政治首领,因其开创稳定的岭南局面而成为秦末汉初南迁客家先民的精神首领。赵佗是整个岭南地区秦汉时期南迁客家先民的先祖!

  四、形成定制进行公祭赵佗

  对于赵佗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我们过去宣传得不够,不敢大胆推崇,甚至讳莫如深,一些现代学人的评价甚至远低于 唐人许浑的水平,落后1000多年;一些现代学人尽管作了客观公允的评价,但仍然是话到嘴边留三分,不够彻底明朗。我们认为,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敢于肯定他的历史功绩:赵佗是岭南人文始祖,赵佗是岭南客家先祖!如此殊荣,唯有赵佗可享。因此,我们要像祭祀轩辕黄帝、有虞氏舜、涂山氏禹那样,形成定制进行公祭。这既是对历代各地南越王庙祭祀传统的继承,也是对岭南文化的弘扬。

  用郊祭礼仪祭祀上古帝王,古已有之。据典籍记载,历朝皇帝御祭上古帝王最多的乃是舜帝,从秦始皇的望祀到汉文帝、汉武帝的郊祭,发展演变到宋太祖的定制祭舜,再到朱元璋亲自撰写御祭文,舜帝作为中国古代传说开创文明的君主,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始祖,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根基,始终延续着中华民族薪火传承。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仍需要从上古帝王创造的精神财富中寻找心灵的家园。近几年全国各地利用地望祭祀黄帝、舜帝、禹帝等活动,就是最好的说明和佐证。

  对南越王赵佗的祭祀,同样古已有之。广州越秀山上的南越王庙名噪一时。汉代以后岭南地区都有祀奉赵佗的越王庙的记载。广西兴安县严关乡附近建有秦城,一直是南越与汉相争的军事要地,后人曾建有越王祠。唐宣宗大中年间,诗人李商隐作为桂管经略史郑亚的幕僚,应兴安县人之请作有《赛越王神文》。赛,即祭祀也。其文祷告南越王赵佗“万岁千秋,勿使魂归真定”,可见赵佗很得南越人之心!唐宣宗大中二年(848),郑亚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亦随郑亚到循州,寄居年余,与南越王庙祭祀颇有渊源。

  就赵佗的“兴王之地”龙川而言,对赵佗的祭祀似乎稍晚一些,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赵佗故居改建为光孝寺,后又改为平寇祠。至康熙六十年(1721)赵佗故居平寇祠改建为南越王庙,祭祀活动走向正常。乾隆四十五年(1780),龙川知县胡一鸿重修南越王庙,并刻碑以志。

  佗城乃城以人名,素有“秦汉重镇、唐宋名城”之称,为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要借鉴广西兴安县、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湖南宁远舜帝陵等地的成功经验,按秦汉建筑风格规划和修缮佗城,按明清建筑风格修缮宗祠一条街,要扩建南越王庙,建设南越王赵佗纪念广场,征集纪念文章,追思赵佗历史功绩,借助第23届世客会在河源召开的大好时机,通过世客会公祭赵佗活动,引导和带动社会的祭祀活动,使赵佗的“岭南人文始祖、岭南客家先祖”影响深入客家族群,乃至深入社会各界,将佗城打造成为客家人拜祭客家先祖的“麦加”!

  (写于二○一○年四月二十日)